公告通知   更多>>

学校新闻   更多>>
来校路线   更多>>
来校路线

公开课,执教者应该是课的设计者

发布时间:2009-8-25 13:8:0 点击:

  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开课是教师“精神的盛宴”。它让教师的精神与心灵在“阳光的”课堂相遇、相通,实现教学经验与智慧的共享。公开课的执教者承担公开课任务后,无一例外地调动潜能,追求成功。当他们不辞辛苦地“打磨”公开课的同时,“公开课”又毫无疑问地“打磨”了教师的自身。这种相互“打磨”,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公开课为实践者提供了精神诉求和精神相遇的机会,创设了“传播教育智慧,创生课堂文化”的情景“场”。而这种“场效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师,有利于教师专业素养与精神境界的提升。众多走向教学成熟或走向成功的教师,无不感恩于公开课为他们搭建了专业发展的平台。

  教育呼唤有思想的教师。但是,“做有思想的教师”这一美好的追求有时却异化为精神的逍遥,这一点在公开课上表现尤为突出。上公开课的教师倾心、倾力于教学方法的新颖、效果的完美,却少有精神与思想的“这一个”展现。在公开课上表现不错的教师,有些教师往往不能明确而理性地自我表达关于教学设计的所思所想。没有对教学独具个性的所思所想,哪来课堂的风格鲜明和多样?没有独具个性的思想引领,何以产生有思想的教师?例如,公开课上,有些教师就在电脑屏幕上打出这样的字幕:ⅹⅹ课题,设计者ⅹⅹ,执教者ⅹⅹ。然而,课的设计者和执教者却不是同一个人。再如,有些CN刊物上刊登的一些课例是这样的:《ⅹⅹ课教学》的教学设计与指导者是一位或几位教师,执教者却是另外一位教师。这样的“公开课”和“课例”中的执教者是按照别人的思想进行教学表演,完全失去了自己富有个性的思想,这样的执教者又怎能培养出有自己思想的学生呢?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于永正、于漪等,他们在课堂上或谈笑风生、左右逢源,或潇洒倜傥、驾驭自如,虽风格迥异却尽显名家风范,虽方法不同却终殊途同归。他们尽情地展示出自己的思想,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培养,赢得了人们的好评。公开课作为教师智慧源泉中的一朵浪花,应该具有自身的个性与特色。教师受不同的生活阅历、智力类型、知识结构、性格气质、兴趣爱好以及所处的文化环境,所面对的学生实际等因素的影响,每一位教师都富有自己个性的思想。思想不能克隆,智慧不能盗版,创新不可复制。作为承担公开课的教师,可汲取专家和名、特、优教师的思想精华,而不能做专家和名、特、优教师行为的“代言人”。应该去芜存精,熔为我用,把先进的教学思想创造性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既符合教学规律,又充满个性魅力,既迎合教学潮流,又显得与众不同。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专家和名、特、优教师的专业引领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和能力,促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这点不可质疑。一个教师的成长既要有专家和名、特、优教师的专业引领,更需要自己的思想,不主动接受专家和名、特、优教师的专业引领是不理智的行为,是一种自我封闭的行为;不加分析地照搬专家和名、特、优教师的经验也是一种不负责的教育实践。作为公开课的执教者,教学时应该因“材”制宜,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需”制宜,自己去设计教学方案,然后请专家和名、特、优教师指导,才能以课堂彰显自己的教学个性和风格,演绎教学实践中一个又一个的“独一无二”。

  《教师博览》2005年第8期刊登了一篇文章──《我们应该向德国人学习什么》,文中写到他们在德国参观课堂时,看见二年级的教室后面的绳子上挂着学生的美术作品是这样的:山羊的头被安到马的身上,而马的身子接到了鹦鹉的头上,狮子的头下面是鱼的身体……而他们的教师的解释却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思维方式,这样做有什么不好呢?作为教师一定要舍得让学生自己去想、去说、去做,学生会想、会说、会做了,才能得到发展。学生得到发展,才是课堂真正的落脚点。作为公开课的执教者更应该有自己的思想,面对专家和名、特、优教师的专业引领要敢于与他们进行交流,阐述自己的见解和实践感悟,不能按照他们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去表演一番。教学过程中教师失去自己的思想,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就不可能有自己的思想,那将是我们教育的悲哀。

  “万紫千红才是春”,只有每节公开课的执教者又是课的教学方案设计者,公开课才会风格各异,各领**,公开课才能成为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先锋”。

 

摘自《人民教育》

Copyright (c) 2005-2010 All Right Reserved 安徽电气工程学校 版权所有

电话:0551-2320508 E-mail:ahdq2@163.com 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西路539号 皖ICP备070071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