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迪平
(安徽电气工程学校 安徽 合肥 230031)
摘要:《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及机电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应采用哪些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呢?本文探讨了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机械基础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及机电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的难点在于涵盖面广,知识量大,是学生学习了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后,在实践中维护机械设备,进行技术革新而不可或缺的专业理论课程。本课程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面专业课的学习及将来从事本专业的实际工作能力。针对这种实际状况,如何组织教学及设计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直观教学、通过造型及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机械基础》课程涉及到许多常用机构的运动过程、机械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等,为了能清晰地讲解有关知识,使学生能真正了解其本质,在教学中应该使用大量应用实物、教具模型、录像及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手段,增强直观性教学,从而便于有关原理、理论知识的讲解。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感性认识,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使抽象结构具体化,深奥的原理形象化,使教学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接受,而且还容易引起学生对机械或机电专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也是教学的好素材,如缝纫机踏板机构是以踏板为主动件的曲柄摇杆机构;还有人骑自行车时,也组成了曲柄摇杆机构,即以车身为机架,脚踏板为曲柄,小腿相当于连杆,大腿相当于摇杆(摆动),组成了以曲柄为主动件的曲柄摇杆机构;公共汽车的汽车车门的启闭机构为双曲柄机构。在讲解齿轮时,由于齿轮种类繁多,传动形式多样,在传统教学中不可能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齿轮模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利用课间十分钟把应用 UG 或 Pro/E 软件制作的各类齿轮模型展示给学生,并在现场让学生亲自动手改变同类型齿轮的各个参数,生成不同大小齿数的齿轮模型,使得学生对各类齿轮都有个感性的认识。
二、优化教学过程,不断开展技能训练,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优化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及时理解和掌握应用所学的知识。课堂上教师精讲,讲重点、难点,讲分析方法,解答学生疑难,留时间给学生消化、释疑、巩固。课堂练习就起到了消化、释疑、巩固的作用。课堂练习是学生的一项重要活动,课堂作业的当堂完成,对学生来说,可以及时了解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很快获得矫正性信息,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对教师来讲,能及时暴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防止形成恶性循环。还有本课程所涉及的内容较广,知识点包括工程力学、金属材料、公差与配合、机械制图、液压传动等,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围绕机械 CAD 、数控车、数控铣、普车、钳工等技能开展训练、技能比武等活动。
本课程不但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应始终是本门课程教学的主线,教学中应尽可能联系实际。可多采用任务教学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性认识、生活经验与理论相结合,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工厂,做好每次实验和基本技能操作训练,组织学生到有关工厂参观,进行现场教学,在工人的指导下,拆装简单的机械,以获取直接参与的经验。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可以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增加感性认识,职业技能也得到了一定的训练。在《机械基础》课结束后,可撰写论文、进行小改革、小设计等。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注重应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意识,促进学生深入实际,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各门学科的综合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要求。
三、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教学各环节,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面对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学生需要获取的知识越来越多。因此,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增强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观念,营造创新实践的氛围和机会,激发学生自身的创新激情,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将是非常重要的。本课程是机械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机械类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和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启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工科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首先,在课堂上,多给学生看模型;课堂下,带领学生深入工厂,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观察各种丰富多彩的机构。让学生置身于模型及实物中,更多地去感受实际。增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直觉和洞察力,也是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其次,实践教学,应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做到授课与课程设计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单是讲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维,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很多课程应该由教师在课堂上安排自学,提出要求,学生在课下自学,并在下次课时及时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解答疑难问题,具体安排是由被抽查的学生走上讲台,对照棘轮、槽轮的模型,一边操作,一边为大家讲解学习内容,并全班进行讨论,然后,由老师进行总结。这样不仅使学生得到了锻炼,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使教师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当堂课予以解决。通过这个流程锻炼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