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通知   更多>>

学校新闻   更多>>
来校路线   更多>>
来校路线

建设有安徽特色的职业教育

发布时间:2010-9-24 19:9:25 点击:
 
安徽电气工程学校    范迪平
 
    近年来,安徽省职业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崛起,中等职业教育形成了跨越式发展态势,连续两年发展速度名列全国前茅。但从职业教育的总量和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的角度来看,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如何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应该处在我省国民教育体系中怎样的位置,迫切需要明确的定位。
    科学发展职业教育强调安徽特色,就是不仅要学习总结其他省市的职业教育发展经验,更重要的是要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探索出一条与本省省情实际紧密结合的职教发展之路,只有这样的职业教育,才能在安徽特色的环境中发挥服务功能。
    一、我省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省仍然有相当一部分职业教育院校基本建设投资严重不足,办学条件亟待改善,学校基本上靠自我积累进行发展。主要表现在教学楼、图书馆等教学房面积不足,功能不全。办学规模与办学条件的矛盾突出。规模偏小,效益不高。由于学校办学条件较差,招生困难,加之收费标准偏低,作为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之一收取的学生培养费,也一直未能起到积累资金发展学校的作用,抑制了学校的再发展,办学条件长期以来一直未能得到根本改善。现有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有相当一批已陈旧老化,不能得到及时更新,严重制约教学质量的提高。职业教育是为生产经营企业培养技术人才,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之处,是在上好文化课、专业理论课的同时,更注重强调实践环节的教学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迫切需要增加职业教育院校的实验实训设施和设备的投入。
    在教学模式方面,许多学校的目标脱离社会职业岗位对职业人才的规格要求,其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编制,不是在科学的职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既缺乏现实针对性,又缺乏未来适应性;大部分学校的教学目标结构单一,仅仅体现人才培养的知识或能力维度,有关思想品德、身心素质和职业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只是体现在字面上,甚至完全被排除在外,而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制定,也在很大程度上偏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超出学生的接受水平;多数学校的教学情境单调、刻板,没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不但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而且远离学生的未来职业情境,使其所学知识无法迁移到工作实际中去,缺乏起码的上岗能力和未来职业发展能力。
    二、优化职业教育体系,均衡职业教育发展。
    我省的职业教育体系缺乏均衡的发展,不利于职业教育发展。就目前而言,我省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还比较落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缺乏衔接沟通,同属于中等层次的职业教育按中专、职高、技校等分成几个类型的学校,不仅没有必要,而且造成了教育资源分散,培养目标模糊等弊端,还人为造成了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学历证书不能等同,这些都极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
    另外,安徽是农业大省,与周边地区省市相比,安徽农业发展有差距,也有潜力。随着中央提出建设新农村和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农业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黄金时期。为此,必须坚持不懈的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实行农科教结合,加快发展农业职业教育。要以服务农村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为目标,构建和完善农村劳动者教育培训体系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体系。但是,我省农业职业教育院校数量匮乏、实力较弱,与周边省相比差距很大,这些也都影响了我省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努力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院校的认可程度。
    我省农村地区的生源比重较大,为了跳出“农门”,职业教育长期以来被社会普遍认为是“二流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在高考招生层次中居于低端,其生源似乎是高考筛选下来的劣品,考生及家长们对其不屑一顾。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可能因个人志趣、能力或家庭经济原因,希望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后尽快就业,但仍有相当多的学生希望在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后能够有机会接受更高一级的教育,然而除了参加对口升学外已无其他途径。中等职业教育的终结性特点,极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许多家长正是看到职业教育这一特性,才不愿让孩子上职业学校。
    因此,我省应深入到乡镇、农村中去,多渠道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优秀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在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宣传我省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成功经验,突出宣传国家级重点和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成果及其为服务安徽崛起所做出的贡献。同时不断拓宽职业学校学生继续升造的渠道,加大对职业院校优惠政策倾斜的力度,使社会对职业院校的认可程度不断提高。
    四、以就业为导向,转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安徽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应是突出重点,狠抓特色,打造品牌,提高质量。核心是提高质量,目的是实现职业教育规模与质量的协调并进。为此,我省的职业教育院校应下大力搞好市场调研,找准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面向市场,调整专业结构,紧紧瞄准经济建设和社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加大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对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也可进一步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的评估标准。向全社会公布各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让学生选择那些就业率高的院校去就读,真正把职业教育的工作重点引领到提高质量上,把发展方向定位在面向市场、提高学生就业率上。
    其次,要转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培养与培训并举,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把职业学校办成面向社会的、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实行灵活的弹性学制和多种学习方式,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区域合作、城乡合作、顶岗实习。允许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要大力推动集团化、规模化、连锁化办学。鼓励支持高职院校举办中等职业教育。依托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高职学校,以专业为纽带,组建由相关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参加的职业教育集团,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五、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安徽新农村建设
安徽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需要的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新型农民从那里来?靠教育,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完善的农村职业教育能够全面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和人文素质,是培育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
    针对这一实际,安徽应把建设一流的农业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农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要符合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教育主管部门要在专业设置布局上向新兴农业产业和现代农村服务业倾斜,鼓励学校面向市场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同时加大对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的资助力度,在国家资助经费保证落实到人的基础上,减免家庭特别困难学生的学费,或采用先教育培训后偿还学费等方法,吸纳更多的贫困家庭子女接受农业技能教育。
    六、职业教育应以能力为本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省的职业技术教育还应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因为只有具备比较宽厚的基础知识,才能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力本位是以从事某一具体职业所必需具备的能力为出发点来确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评估教学效果的一种职业技术教育思想。“能力本位”强调的能力,绝不仅仅是操作技能;“能力本位”教育,也不是不重视品德培养和人格发展的教育。只是它更加强调能力的基础地位和根本性作用。而这里的能力,又是一种“综合职业能力”。它既包括与职业直接相关的“专业能力”,也包括人际交往与合作所需的“社会能力”,以及为学生未来发展服务的“方法能力”。
    综上所述,对发展职业教育高度重视,明确要求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进一步协调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比例。并指出职业教育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在改革中找出路,在创新中求发展。要按照“政府主导、市场驱动、服务就业、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快办学思想、办学体制、办学模式的创新,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与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只要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具有安徽特色的职业教育。
 
                                                                                         2008年5月8日

Copyright (c) 2005-2010 All Right Reserved 安徽电气工程学校 版权所有

电话:0551-2320508 E-mail:ahdq2@163.com 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西路539号 皖ICP备070071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