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通知   更多>>

学校新闻   更多>>
来校路线   更多>>
来校路线

论高职院校排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发布时间:2010-9-24 20:9:1 点击:

陆鹤
安徽电气工程学校(安徽合肥  230031)
    摘要:本文通过查找大量的文献资料,结合多年的教学、训练实践经验,对高职院校排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进行探讨,以便培养更高水平的排球运动员。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排球   运动员  心理训练
 
    1.前言
    现代的体育竞赛表明:运动员参加比赛,不仅消耗很多的体力能量,同时也消耗很大的心理能量,如果运动员在比赛中所需要的心理机能和个性心理特征发展的不好,即使在身体、技术、战术方面训练有素也难以在比赛中取胜。因此,在训练中进行心理素质方面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在一些势均力敌的比赛中,良好的心理素质越来越成为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针对高职院校的排球运动员球龄较短、心理生长还欠缺、承受能力差的特点,在训练中,不仅要练其身体素质、技术、战术及应用,还必须对其所需要的心理特征施加有意识的训练。所以,本文将对高职院校排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进行探讨。
    2.心理训练的目的、意义和作用
    2.1心理训练的目的
    心理训练的目的是尽量避免运动员紧张焦虑情绪的出现,参加重大比赛的心理稳定性和心理准备程度达到高水平时所必需具备的。心理稳定性的品质是:在紧张状态下保持和提高自己的情绪状态及参加运动活动的工作能力和效果。心理准备程度是:在参加比赛时,心理训练达到最高水平,它要求运动员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为完成竞赛任务所必需的其它重要品质及随意控制自己行为与情感的能力都发展到高水平。保证运动员能够顺利完成既定的技战术,取得比赛的最后胜利。
    2.2心理训练的意义
    心理训练的意义在于:有助于加快运动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及其个性特点的发展。促使运动员完全掌握、完成运动活动所必需的心理机能,能在训练与比赛的艰苦条件下,保证能稳当地参加比赛及其心理活动和工作能力处于高水平状态。在上述条件下表现出稳定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保证迅速而完整的掌握技术、战术以及在比赛和训练程度紧张条件下准备有效地完成技术、战术行动的心理机能。这些都是优秀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的表现。
    2.3心理训练的作用
    提高心理活动水平.体育运动训练实践证明:优异运动成绩的创造、激烈运动比赛的获胜都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保证承受大运动量的生理物质基础,而心理素质是身体素质、技术水平、战术应用的充分发挥的内部动力。有的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比赛的成功率30%归于心理训练, 70%归于其它训练。在篮球教学、训练、比赛的实践中,心理活动水平太低时,很难对生理活动和技术动作进行有效的调节、控制。尽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较高的技术、战术水平,也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心理激活水平过度时,心理紧张,肌肉收缩失调,动作变形,造成过多的失误。为此,必须进行心理训练,提高心理活动适宜强度,使其达到能进行良好的自我控制、调节的水平,以适应排球教学、训练和比赛的需要。
    3.心理训练的内容
    3.1控制心理活动水平.运动员在训练、比赛活动中,不仅要付出巨大的体力消耗,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心理能量。研究表明,在相同时间同等强度的活动中,心理能量的消耗为体力能量消耗的4—5倍。因此,教练员应该十分重视心理训练,提高、控制运动员适宜的心理活动水平,保持身心力量的平衡,减少失误,使身体素质、技术及战术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得优异的比赛成绩。
    3.2掌握和改进动作技术.运动员学习、掌握、运用运动技术的过程,实际上是智力和体力活动相结合的过程。因此,心理训练和技术训练应同步进行。例排球运动员的念动训练,即运动员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头脑中已形成的运动表象进行训练的方法。运动员头脑中只有建立起运动表象,才能去做动作、完善动作。在念动训练中,运动员应该注意力集中,头脑中详细“描绘”将要完成的动作,头脑中就会“看见”这个动作,而且对完成这个动作的用力也有深刻体会,这就是产生了完成该动作的动觉表象。
    3.3消除疲劳、恢复体力.运动员经过大运动量训练或紧张的比赛以后,往往出现疲劳和体力不佳。心理训练有助于疲劳的消除和体力的快速恢复。研究证明:大运动量训练或大强度比赛后,进行五分钟的心力交瘁自我调节的效果几乎和平时休息一小时相同。赛前心理训练能够使运动员消除疲劳、克服恐惧和心理障碍,即预防“怯场”的出现。减少体力和脑力能量的消耗,推迟疲劳的出现,有益于运动成绩的提高。心理训练对于集中注意力、转移兴奋、调节和培养运动员良好的活动动机、发展坚强的意志品质等均能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4.心理训练的方法
    4.1放松训练法:它的特点是以一定的“套语”进行自我暗示,它能使肌肉放松,从而进一步实现对植物性机能的控制;并且,放松之后,运动员借助这默念包括一定愿望的“套语”,又能对以后的行为起作用.
    4.2控制训练法:它是运用想象力,通过内心的图像,帮助把一种成功的机制编入大脑和神经系统,然后就去实现,直到成为习惯为止。进行控制训练就是学会形成集中注意力、相象、体会以及做起来“就像那样”等习惯。进行这种训练至少需要三周的时间,每天15—20分钟.
    4.3模拟训练法:它主要用于短期的心理训练,它是为运动员参加竞赛做好准备。要搞好这一训练,必须对比赛的对手、环境、条件等方面做出详细的了解与分析。根据分析研究的结果来安排训练,使运动员习惯于比赛的特殊情况,同时末年式训练的内容应尽可能与面临的比赛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和变化相似。
    4.4想象训练法:指运动员运用技术和身体练习所产生的感觉,结合教练员的讲解与示范等在头脑中形成的动作表象与概念,来强化运动技术、战术的学习,并改进和巩固有关练习。这个方法,有人形容为在脑子里“过电影”。
    5.训练和比赛中心理训练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5.1心理训练的原则. 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一个教育过程,要进行这一工作应该遵循以下原则:自觉积极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循序渐进和重复性原则;个别对待原则。
    5.2注意事项.心理训练在体育运动中很少用仪器,也不用药品,但也不易被人相信,因而在训练中必须注意以下事项:在进行心理训练时,在理论上讲清道理,说明科学根据,使运动员树立信心;心理训练的各个步骤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开始前最好由有经验的人领导,待基本掌握要领体会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之后,再自行训练。;不要操之过急,要持之以恒。心理训练过程是建立新的条件反射和形成新习惯的过程,特别是通过形象的意念或体验去间接支配植物神经的过程;要把心理训练纳入作息制度及训练计划中去。每次用5—15分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习惯之后,自己的思想情绪始终能控制在“正常的轨道”上进行,精力总是充沛旺盛的;在运动训练中应用放松训练和单纯的保健不同,除了放松之外,还需要有振奋阶段。应注意的是:人进入抑制状态时,自我暗示才能发挥作用,同时为了进入振奋状态,就是说,要在镇定状态的基础上转入振奋状态,这样才能达到充分动员自己潜力的目的。
    6.小结
    6.1采用放松训练法、控制训练法、模拟训练法和想象训练法可以提高高职院校排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6.2科学、合理的心理训练有利于高职院校排球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高。
    6.3心理训练和技、战术训练以及身体素质训练应同步进行。

参考文献: 
[1] 付哲敏. 排球运动员的比赛心理分析与训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04,(02) 38-39
[2] 凌弘,王琳. 排球比赛中的心理训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S1)26-27
[3]魏翀,高守清. 排球运动训练和竞赛中的心理品质刍论[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7,(01)27-29
[4]王志军. 排球运动员的情商因素对比赛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7,(01)19-20

Copyright (c) 2005-2010 All Right Reserved 安徽电气工程学校 版权所有

电话:0551-2320508 E-mail:ahdq2@163.com 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西路539号 皖ICP备070071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