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通知   更多>>

学校新闻   更多>>
来校路线   更多>>
来校路线

学习教育现代化与职业教育发展方案(五)

发布时间:2019-4-12 9:4:23 点击: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解读
 
一总体要求的要点
 
1、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
2、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3、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积极支持职业教育。
 
二总体目标的要点
 
经过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
1、办学格局:政府举办为主→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
2、办学追求:规模扩张→提高质量;
3、办学模式:参照普通教育办学→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点鲜明。
 
三具体指标的要点
 
1、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
2、到2022年,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
3、建成覆盖大部分行业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
4、建设30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5、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
6、“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
 
四具体措施的要点
 
1、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
①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
②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
③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④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2、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
①完善教育教学相关标准;
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③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
④实现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
 
3、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
①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
②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
③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
④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4、建设多元办学格局
①推动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
②做优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
 
5、完善技术技能人才保障政策
①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水平;
②健全经费投入机制。
 
6、加强职业教育办学治理督导评价
①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制度;
②支持组建国家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
 
7、做好改革组织实施工作
①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②完善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方案》就开宗明义,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而职业教育的核心无疑是产教融合,痛点则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够,对此,《方案》拿出了份量很重的激励措施。
 
    鼓励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
 
    《方案》提出,到2022年,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有较大提升,培育数以万计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打造一批优秀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推动建设30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产教融合型企业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德国的“教育型企业”。德国是职业教育“双元制”的典范。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姜大源曾介绍,德国只有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企业有资格做教育,这些企业被命名为“教育企业”,能够享受与学校一样的社会待遇。这些教育企业与学生签订的合同是教育合同。当企业需要职业人才时,企业是需方,学校是供方,当学校需要企业提供新的技术、实训基地、实训老师时,学校是需方,企业是供方。
 
    但在我国,产教难以顺畅融合恰恰是职业教育发展最大的难点。“学校很愿意与企业合作,但‘剃头挑子一头热’,因为很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到自己也是人才培养的主体之一。我经常说:‘晚上7点钟央视新闻播送的几秒钟的白酒广告,会花掉几个亿,却很少见到为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投入巨资的报道’。”姜大源说。
《方案》为产教融合型企业提出了激励机制。其中提出,在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基础上,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对进入目录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条件的,可按投资额一定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方案》还提出,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各级人民政府可按规定给予适当支持。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兼薪制度。
 
    2020年初步建成300个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带动中小企业参与。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培训,鼓励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职业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
 
    在师资力量方面,《方案》甚至在倒逼企业与学校的融合。其中提出,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
 
    对于学校也有激励,《方案》提出,校企合作中,学校可从中获得智力、专利、教育、劳务等报酬,具体分配由学校按规定自行处理。

Copyright (c) 2005-2010 All Right Reserved 安徽电气工程学校 版权所有

电话:0551-2320508 E-mail:ahdq2@163.com 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西路539号 皖ICP备07007161号